首页 > 动态 >

生态修复 黄河湿地重现活力 焦点速讯

发布时间:2023-02-22 09:25:10 来源:兰州新闻网

黄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不仅是兰州市创造山水城市的基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我市通过防洪治理工程、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等多种措施,沿河岸恢复一块块湿地,仅在兰州城区沿线分布有大块湿地10余处,增强了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世纪末期,随着我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黄河湿地保护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湿地被占用、开垦和改造,改变了湿地的用途,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生物多样性降低。二是存在湿地污染情况,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黄河及支干流,对河道水质造成污染。这使得我市的湿地面积逐年缩小,湿地的自然特性和功能逐渐衰退。


(资料图片)

协同合力

湿地面积逐年扩增

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师范大学赵成章教授说,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极大促进了黄河兰州段的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有效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在河道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兰州市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特别是用墙坡生态结构堤防、网格结构生态预制块等形式,固定了河岸线,有效避免了季节洪水对黄河湿地地表植被与基础设施的威胁,而且保障了湿地生态用水的补给需求,且减少了河水对滩涂的冲刷,有利于细土和泥沙在河岸边缘的沉积,为内陆滩涂的发育提供条件,直接扩大了内陆滩涂湿地的面积。在格宾石笼内种植高羊茅和芦苇等绿色植物、填筑黄河奇石等,为河岸林和沼泽湿地提供了良好的水文环境,有利于植物、鱼以及其他生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有效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水文条件得到提升,为湿地的发育创造了优良的条件。此外,在工程实施工程中营造了河流、回水湾、牛轭湖、河岸林为一体的湿地景观体系,形成可渗透的湿地驳岸生态系统,促进了黄河两岸河岸林和沼泽湿地的发育,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坚持将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作为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随着河道非法采砂、黑臭水体,以及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等诸多工程的实施,突出整治了黄河城关段、七里河段等多处侵占河道、乱采乱挖、污水直排等一系列破坏湿地的问题,湿地面积逐年扩增,湿地功能逐渐恢复。

精心打造

城市生态持续改善

兰州为遵循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明确提出“建立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的要求,按照国家和甘肃省《湿地修复保护制度》的有关规定,根据兰州市湿地管理机构属性、湿地资源特征和管理现状,建设了秦王川国家湿地,并在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兰州段湿地进行重点保护。

前几日一场瑞雪,银滩湿地内银装素裹。记者午后采访时看到,一湖碧水静如明镜,数十只鸳鸯有的相拥一起享受着阳光,有的则在湖中央游来游去。木质栈道上的积雪已被清扫,蜿蜒着向东西方向延伸。一群家鹅悠闲地在不远处欢叫,几处凉亭、三五名游客……雪中的湿地显得格外安宁、祥和。

银滩湿地是我市最早进行湿地生态修复的湿地。湿地修复后,几乎消失了的自然景观,在人工作用下终于找到了原有的自然景观。

早在2003年11月,兰州市就在《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快以百里黄河风情线为主体的园林绿化长廊建设,使其呈现“山水兰州”的特色、市政府在近年的黄河风情线建设中,也将部分河道湿地划入黄河风情线建设范围,充分利用河道湿地临水靠岸的优势,建成了诸如百合公园、龙源等一批景点。

我市在黄河湿地的开发利用中将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局部设计与整体性有机联系,突出人文景观的多样性、特色性和可识别性以及休闲空间以人为本的可达性和舒适性,让游人充分感受到舒缓有致的休闲空间带来的身心愉悦。水岸的开放活动对于提升城市水体的文化价值,促进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城市特色都十分重要。

如今,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愈来愈突出。以景观水道为纽带形成城市生态和景观通廊结合兰州市东西狭长的地形现状,通过黄河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城市滨河道路绿化及广场设计,打造优雅舒适、开敞的休闲空间,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设计手法把带状绿地(水道、道路)与团状地(黄河湿地)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山水城市”。

近年来,通过对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修复,我市在保证河道泄洪畅通无阻的基础上,维护湿地生态特征,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改变,使黄河湿地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污染控制等措施,使退化的湿地得到恢复和治理,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通过摸清湿地资源家底和基础数据,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实施了银滩湿地生态修复、滩尖子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全面提高湿地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全面保护

生物多样性开始显现

兰州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科张喆科长说“近年来,兰州市经过调查摸清了湿地资源的家底,掌握了基础数据,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实施了银滩湿地、滩尖子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现已进入全面保护阶段。目前,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如今,黄河兰州城区段沿线分布有大块湿地10余处。区域面积较大的湿地主要分布在雁儿湾、中心滩、滩尖子、马滩、银滩、代家湾、黄家滩等地,其余为黄河河道中间的河心岛,河床两岸散布的带状湿地。根据兰州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兰州市(包含兰州新区)共有湿地面积5.73万亩,分为沼泽草地、内陆滩涂和沼泽地3个类型。

湿地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庞大复杂的地下根系都是实现碳汇的重要资源。2022年,兰州市林业局对全市湿地资源的碳储量进行评估测算,湿地碳储量共有199万吨,在兰州市植被生态系统中处于较高水平,较好地维护了区域生态安全,增强了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兰州共有湿地植物208种,其中栽培植物有21种,有湿地自然植物187种,栽培植被主要有旱柳群系、垂柳群系、加杨群系、榆树群系等,自然植被中,甘蒙柽柳群系、水莎草群系、水毛花群系、长苞香蒲群系、芦苇群系、假苇拂子茅群系分布面积较大。

随着黄河沿岸湿地生态日益改善,黄河沿岸已成为候鸟迁徙越冬的首选之地。目前,冬季有大天鹅、普通燕鸥、渔鸥、棕头鸥、大白鹭、苍鹭、白尾海雕、普通鸬鹚等多种候鸟在黄河沿岸栖息越冬,春季则有蓑羽鹤、灰鹤、黑鹳等候鸟迁徙经过并停歇补充能量。另外,还有赤麻鸭、白骨顶、黑水鸡、黑翅长脚鹬、绿头鸭、斑嘴鸭等50多种湿地鸟类栖居于兰州各大湿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胜军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