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天天观点:非遗传承文化论坛|两岸如何共促传统文化传承和艺术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4 11:31:36 来源:澎湃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隔三年,我们台湾文艺界剧场界最忙的这几位,都在这个时间一起来到上海,这几天我们看山看水、看乡村看市区,感受变化,大家都特别期待回到这里,一起做些事情,把两岸文化再次连接起来。”

6月12日,“教艺共融·非遗赋能——两岸艺术教育携手共促融合发展”非遗传承文化论坛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举办。台湾表演艺术中心执行长、舞美艺术家王孟超是此行台湾赴上海考察文化交流代表团团长,他在论坛开幕仪式上的感慨,也是代表团此行17人共同的感受。

此次论坛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上海市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参与论坛的有海峡两岸艺术院校、知名剧团、艺术家、演艺集团和机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上海戏曲学校师生等百余位嘉宾。其中包括台湾表演艺术联盟理事长陈锦城,知名导演李小平,台湾戏曲学院准院长李扬、南管艺术家王心心,台湾无独有偶剧团艺术总监郑嘉音等。

在论坛活动之前,台湾演艺界人士还和两岸青年一起进行了参观走访,体验了美丽乡村和江南古镇,开展了非遗文化的交流。

论坛为期一天,围绕“中华戏曲教育”“新时代表演艺术发展”“非遗精神传承创新”“国际视野下的两岸艺术创作与制作”四个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张军作了以“携手推进戏曲教育”为主题的论坛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到了举办此次论坛的一大初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将走向更大的舞台,给今天的艺术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认真审视中国艺术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国际机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未来真正在世界舞台上唱响中国声音的艺术人才,一定兼具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能以作品为媒介,彰显中国审美志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张军表示,两岸的专家学者与戏曲学校师生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戏曲教育的经验与思考,表演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在这样多元观点的思想碰撞中,我们更能够理性思考戏曲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更好激发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认知、理解,从而更好实现戏曲学校今后三年的育人行动目标。

在下午的四场论坛活动中,两岸戏曲教育的从业者就当下戏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了交流。“戏曲教育如何面对Z时代观众的需求?”“学戏的孩子如何在抖音上一百万的点击量前面对回到剧场的寂寞?”在两岸戏曲教育的共性问题前,每个专家都从各自角度发表了看法和交流。而在“表演艺术发展”和“非遗传承创新”等分论题的交流中,来自台湾的艺术家则提供了经验分享。享誉两岸的艺术家王心心讲述了自己面对南音这样的世界级非遗,如何从最传统的家庭和学艺经历出发,最后走在传统创新的前端。台湾无独有偶剧团艺术总监郑嘉音则介绍了他们的偶戏如何在当代找到象征和语汇,并尝试各种跨界合作,她同时还提到了剧团今年成立的国际偶戏职人学校,怎样培育不设限的偶戏专业人才。

此外,导演李小平、多媒体设计师王奕盛,灯光设计师车克谦,服装设计师林秉豪,台湾剧场制作项目经理林汶智、台湾戏曲学院剧场艺术学系副主任吴健普等台湾剧场界最重要的创作者,一起介绍了国际视野下的创作制作趋势,为在校师生提供了更多视野开拓。

“希望今天将会是戏曲学校未来发展的新起点,从今天的论坛起步,在未来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通过大师课堂、经典剧目教学、示范性指导、原创剧目创排、国际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国际一流的艺术家更多参与到戏曲学校的工作当中,将他们的从艺经验和对世界艺术发展前沿的洞察,对艺术人才培养的思考传递给我们的师生。”作为上海戏曲学校校长,张军对论坛表达了这样的愿景。他同时透露,戏曲学校在紧抓专业教学之外,正在组建文化教研组,希望让同学们的艺术道路走得更深更远。未来,戏校还会加强与全球知名艺术院校和教育平台合作,并让师生在国际一流院校、院团以及机构实训实践,举办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等,为构建世界认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在当天活动现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与台湾戏曲学院交换校际合作交流意向书。戏曲学校6个专业的学生也逐一登台,带来一台多专业综合演出,让与会人员更多了解戏曲学校各个专业发展。(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